期刊简介

               1978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我国惟一的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的学术性期刊;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所有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及WPRIM收录,被引频次、引文和影响因子等一直名列全国科技期刊前列。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显微外科的新进展,反映我国显微外科水平和发展方向,同时积极介绍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显微外科的情况,适合从事显微外科、骨科、整形外科、手外科、神经外科、关节外科、泌尿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脊柱外科、腔镜和内镜的应用等手术学科及解剖学等基础医学专业人员投稿和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203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06/R

邮发代号: 46-107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78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广东省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2036
  • 国内刊号:44-120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广东省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膝上外侧动脉为蒂股骨远端骨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膝上外侧动脉为蒂股骨远端骨皮瓣游离移植或局部转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解剖观察了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膝上外侧动脉在股骨外上髁近侧(2.8±0.4)cm处起于动脉,起始处动脉外径(2.1士0.3)mm,主干长(2.5±0.4)cm,至外侧肌间隔处发出上、中、下三支骨膜支分布于股骨下端前外侧及前、后、远三支皮支并分别于股骨外上髁近侧(3.8......

    作者:王树锋;周忠水;于胜军;王明山;吕占辉;路培发;王志刚 刊期: 2001- 01

  • 影响尺神经损伤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尺神经在手腕、臂部易受切割伤、刺伤、压迫伤等伤害。受损后,需行神经松解、吻合、移植术治疗。其手术疗效在上肢神经修复中差,常残留手功能障碍。影响尺神经手术疗效的因素很多,如:损伤的部位、原因、性质、程度、修复方法等等。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疗效如何,以及引起疗效不同的原因和机制,都是值得深人探讨的课题。......

    作者:宋卫东;罗永湘 刊期: 2001- 01

  • 周围神经损伤对神经元胞体的影响

    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是临床上仍未解决的一大难题,以往研究的重点放在损伤局部因素上。然而,神经细胞作为一个整体,胞体与轴突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神经纤维的损伤必然累及胞体,而胞体的状态也必将影响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近十几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对神经元胞体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钱叶斌;陶有略 刊期: 2001- 01

  • 胚胎脊髓移植和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对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近年来实验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许多进展,如实验性胚胎脊髓移植、周围神经移植、神经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等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实验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1,2]。我们拟采用胚胎脊髓移植和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的方法,观察手术后对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

    作者:张强;廖维宏;王正国;伍亚民;陈恒胜;李应玉 刊期: 2001- 01

  • 白细胞介素-1 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的保护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神经元死亡,如何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是提高神经修复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1]。本研究旨在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的保护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陈振兵;洪光祥;王发斌;黄启顺;翁雨雄 刊期: 2001- 01

  • 乙状窦后手术进路的应用解剖

    乙状窦后进路是借助于迷路后和枕下进路位置之间的一种小型开颅手术。于1987年Silverstein[1]提出该手术进路,以后国内外的学者相继对该术式进行了研究。由于该进路在处理桥脑小脑角病变时,较迷路后进路有宽敝的术野,比经颅后窝的枕下进路易达到手术区域,不需要过度压迫小脑而引起相应的并发症等优势,所以近来该进路深受耳神经外科医师的偏爱。......

    作者:陈合新;钟世镇 刊期: 2001- 01

  • 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fos表达方式与凋亡的研究

    随着对神经系统疾患及损伤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fos作为细胞内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神经系统受损后的塑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但对于c-fos是否参与了塑形过程之一的凋亡还不甚清楚。本实验拟通过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研究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fos表达方式与凋亡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建华;洪光祥;王发斌 刊期: 2001- 01

  • 经眶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

    目的总结经眶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的经验。方法经眶上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区肿瘤18例,其中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8例,生殖细胞瘤、脑膜瘤、成熟性畸胎瘤各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随访4~23个月,恢复良好12例,生活自理3例,生活需人照顾2例,死亡1例。结论眶上翼点入路能很好地显露鞍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显微手术是安全切除肿瘤、保护下丘脑功能的关键。......

    作者:万经海;李长元;李汉杰 刊期: 2001- 01

  •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小儿颅咽管瘤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切除小儿颅咽管瘤的手术技巧及适应证。方法10例接受了11次经蝶窦手术,10次采用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1次采用鼻外侧-筛窦-蝶窦入路,在X线透视监测及显微放大10~15倍下切除肿瘤,对未能全切除病例术后加后放疗1个疗程。结果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其中1例残瘤病例再次经蝶窦手术获得全切除。随访3个月~9年,肿瘤消失5例,残瘤静止4例,1例复......

    作者:王海军;陈明振;何东升;林佳平;柯春龙;牟永浩;杨超 刊期: 2001- 01

  •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研究侧脑室脑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CT、MRI及脑血管造影明确肿瘤的诊断,16例侧脑室脑膜瘤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摘除。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CT、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可靠的方法,血管造影明确肿瘤的供血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作者:蒋宇钢;张治平;李奇;罗征;尹畅;谢季 刊期: 2001- 01